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1年02月01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二版:综合新闻
2021年02月01日

“庄稼汉”华丽转身“新农民”

□ 柴军委

“现在这个草莓大棚管理起来特别轻松,温度、施肥全部实现了自动化。”在石榴街道李白村品摘家庭农场,54岁的侯传星一边忙着搬运草莓一边说,“以前种地种草莓都是在地里忙,一天忙到晚直不起腰,现在是忙着往外卖,忙得不亦乐乎。”

侯传星是石榴街道李白村品摘家庭农场主,2016年,卖掉了原有的草莓大棚,通过土地流转租了50余亩土地,多方筹集资金,建设了6座智能化草莓大棚。临近春节,草莓大批量上市,每天都有1000余斤草莓供应市场。

“刚开始只种半亩地,还都是靠天收,根本卖不上价钱,更谈不上增加收入。”说起种草莓,侯传星可谓是行家里手,也有着一段刻苦铭心的经历。1995年,他看着家里人以及村里人一辈子种地,仍然生活得不太富裕,不甘贫困的他开始学习种植草莓。“那时村里人都说我不务正业,日子都过不好,谁花钱买草莓啊。”侯传星说道,刚开始也没现在的技术,最初是露天种植,后来是普通的大棚,他早晚都忙在草莓大棚里,遇到刮风、下雨、下雪更是提心吊胆,整不好一年的功夫就白费了,不赚钱还赔钱。

后来,经过自己的不断学习与摸索,凭借着吃苦的劲头,生活渐渐好转,种植规模从最初的半亩地到3亩、8亩、10亩、50亩,草莓品种也从最初的“甜查理”,到“九香”“明宝”,再到现在热销的“红颜”。从露天到大棚,再到日光温室栽培,他积累了一套成功的“草莓经”。

在智能大棚里,只见一排排草莓结满硕果,一个个微型喷头挂在草莓上方,大棚上方不时传来拖拽塑料薄膜的声音。“那是智能放风机在根据温度自动控制通风口大小来调整棚内温度。”侯传星介绍,现在这个大棚温度自动控制,就连水肥也从最初漫灌到滴灌,现在变成了自动微喷,营养添加也智能化了。据了解,在大棚里,县农业技术部门还设置了自动监测系统,随时通过智慧农业系统指导种植户生产。

“每天采摘的草莓一部分在地头就销售了,大部分销往淮安、宿迁等周边地区的各大商超,供不应求。”说话间,侯传星的手机里又来了订单,他说,现在每天雇了6个人摘草莓,自己主要负责联系客户,没事就在路边的销售摊点和老伴一起做点零星销售。

如今,侯传星所在的村几乎家家搞起了草莓大棚,并依托温泉旅游度假区搞起了乡村采摘,成为了“新农民”,纷纷过上了“莓”好生活。“按目前这个趋势,一个大棚一年收入10余万元不是问题。”谈起今年的收入,侯传星信心满满。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