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平明镇:
干群齐心共筑幸福“坦途”同绘乡村美景
推开院子大门,迈步就走上了水泥路。城里人早已习以为常的出行场景,如今在平明镇,也已成为全镇各村群众的日常生活,“雨天一身泥、晴天一身灰”正逐渐成为历史。
在平明镇周徐村小陈墩自然村,平坦的水泥路横平竖直,把村子分隔成一个个小方块,家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。小菜园里自家种的蔬菜,初冬时节仍然生机勃勃。
周徐村村委会会计黄生龙告诉记者,小陈墩有村民1650多人,近年来通过“群众出一点、村里筹一点、镇里补一点”的模式,实施乡村道路硬化工程,目前,整个小陈墩自然村已实现了道路硬化全覆盖,所有农户出了院子就是水泥路。“下一步,将继续加大做好群众工作力度,把周庄和徐庄两个自然村的村内道路逐步打上水泥路。”黄龙生说。
以民为本,改善人居环境
满足群众生产生活“新期待”
平明镇下辖24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,周徐村是其中之一。
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群众对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。作为地方党委政府,始终将关注民生、服务民生、改善民生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”平明镇党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,“实施乡村道路硬化工程只是其中一个小项。”
近年来,平明镇立足乡村振兴战略,从民生“小事”入手,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,扎实做好村级债务化解,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更好的基础。与此同时,全镇广泛开展文明户、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,进一步树立文明乡风导向,营造群众积极参与和维护人居环境的浓厚氛围,群众幸福生活指数日益提升。但由于历史等原因,一直以来,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和人居环境还有较大改善空间,道路、亮化等公共基础设施较为薄弱,这一现象在平明镇也一定程度上存在。其中,道路次干道实现硬化的村尚且不足全镇村庄总数的50%。
为补齐短板,彻底改变这一面貌,今年以来,平明镇立足实际,在前期谋划的基础上开始实施乡村道路硬化工程,计划通过一段时间,从根本上解决阻碍乡村形象提升、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,同时探索建立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,让群众实实在在告别“脏乱差”。
政府引导、群众主体、社会参与
推进民心工程实现“加速度”
计划制定容易,关键在于落实。如何统筹全镇发展大盘子开展工作,实现整体有序推进?
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提出了“政府引导、群众主体、社会参与”的模式,乡村道路硬化工程所需资金由“群众出一点、村里筹一点、镇里补一点”,同时整合省“一事一议”资金等符合政策的各类涉农资金共同组成。
这其中,“群众出一点”是以群众为主体,依靠群众、发动群众支持,“村里筹一点”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干部的主观能动性,发动号召乡贤、在外创业成功人士、本地老板和企业家等群体,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家乡建设发展。
“实施乡村道路硬化工程,各村情况不同,基础条件各异,我们坚守不增加村级债务的原则底线,不搞‘一刀切’,分类实施有序推进,确保做一个、成一个。”平明镇党委副书记刘北山表示。镇里给予奖补,既是基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考量,也是对部分村集体经济的支持鼓励,核心在于发挥这部分的资金引领作用,通过杠杆“撬动”各村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和资金汇入,达到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效果。“它所体现的正是政府引导的作用。”副镇长丁玮补充说。
“我们村里修水泥路的钱,绝大部分都是由村民自筹。”马汪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志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马汪村位于平明镇驻地南,由马庄、谷庄和葛庄3个自然村组成,现有人口4300多人。“个别因各种原因不愿出钱的村民,随着镇村干部进村入户面对面做工作,加之看着大家的行动,慢慢地自己也在想法上有了改变,就加入了进来。”
村民沈如竹在马汪村生活多年,如今已上了年纪,他告诉记者,有了水泥路,比起以往,现在庄户人出门方便多了,阴天下雨完全没有影响,村庄面貌也好了起来。
马志福表示,这两年村里3000多米的主次干道硬化率已经达到了70%,争取到明年底实现全覆盖。
和周徐、马汪等村一样,目前全镇多个村庄的道路硬化工程正在有序推进。初步统计,今年镇村两级已筹资180余万元,社会捐赠和群众自筹400余万元,新建村内道路7万余平方米,形成村村争相建设水泥路的浓厚氛围,安营、王巷、渔林等村的群众参与度达到90%。今年1—9月份,全镇新建水泥路160条,长达24公里。
“实”字打底,干部作风优良
为铺就乡村幸福路注入“强动能”
平明镇是传统的粮食大镇,近年来,全镇上下紧紧围绕“全市争第一、苏北有地位”发展目标,咬定“中国石英产业第一镇”发展定位,工业经济也实现了快速增长。
数据显示,仅今年前三季度,全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亿元,同比增长433%,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12%;工业应税销售收入56.9亿元,同比增长218%,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81%。
成绩的取得,成为全镇近年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,弘扬优良作风,带领群众苦干实干,全力以赴拼经济、促增长、提质效的生动体现,也成为工业反哺农业的基础。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有了更多的物质保障,对镇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有了更深层次的信任。全镇镇村干部优良的作风,也为村民铺就乡村幸福路注入了“强动能”。
在此次实施乡村道路硬化工程过程中,平明镇以此为契机,将这项工作作为展示全镇镇村干部智慧,发动群众、依靠群众、凝聚力量的“试金石”。
正是凭借信任的基础,进而持续激发出了群众和社会各界主动支持、参与的热情。该镇以周徐、马汪等村为试点,由点及面逐步推开,一些没筹资的后进村“盯着”已修的先进村看,同村没出钱修水泥路的农户“盯着”已出钱的农户看。马汪村负责同志告诉记者。现在,全镇24个行政村全部行动起来,掀起了争相铺设水泥路、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的热潮。
“陈建怀10000元、范月周5000元、陈建兵2000元……”这是近日,该镇秦范村张贴的“先行献爱心”名单,大红榜上的名字密密麻麻,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修村里的水泥路。大家都在无私地奉献,村里有心的村民,还把这份名单拍成视频配上文案,传到了网上,引来了许多网友点赞。
随着乡村水泥路慢慢修多了、修好了,群众出行的路越来越通畅,心里的“路”也越来越顺畅。采访中,许多群众认为,邻里之间因为出行而导致纠纷的减少了,拉近了乡亲之间的距离。镇村干部为民办了实事,进一步提升了干群关系,群众满意了,对干部开展工作自然又多了一份支持。
民之所盼,政之所向。丁玮表示,下一步,平明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团结带领广大群众,突出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民生工作,通过3—5年时间的努力,乡村道路实现全部硬化的村比例达到80%,东西走向道路全部硬化的村比例达到90%,切实让全镇老百姓的出行条件再有新变化、生活环境再上新水平。
(段慧明 马佳豪)